“不成体统“这个成语大家不会陌生,同“成何体统”的意思相近。但这次主要和大家讲讲“不成体统”背后发生的典故还有出处。故事是发生在东汉末年,汉献帝一直被曹操压制挟持,他也想过要反抗,但没以成功。后来汉献帝准备逃出城,跑到一半又被拦截,计划再次落空。可能汉献帝是整个汉朝最憋屈的皇帝了,从上位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成为一名傀儡皇帝。当时的汉朝早已名存实亡。
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三回。按照小说的时间顺序,这个故事发生在汉献帝东归期间。故事的主人公为李乐。原文如下:
李乐请帝入杨奉营暂歇。杨彪请帝都安邑县。驾至安邑,苦无高房,帝后都居于茅屋中;又无门关闭,四边插荆棘以为屏蔽。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,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。李乐等专权,百官稍有触犯,竟于帝前殴骂;故意送浊酒粗食与帝,帝勉强纳之。李乐、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、部曲、巫医、走卒二百余名,并为校尉、御史等官。刻印不及,以锥画之,全不成体统。
按照小说的情节描述,汉献帝刘协及一众朝臣利用李傕、郭汜发生内讧之际,从长安城逃出,向故都洛阳进发。途中,他们遭遇到郭汜的围攻。就在这个关键时刻,杨奉率军救驾。此后,董承和杨奉又秘传圣旨,招白波军将领韩暹、李乐和胡才等人率部前来接应。李乐等人出身草莽,对皇帝和朝臣毫不尊重,胡作非为,因此出现了殴骂百官,虐待皇帝,随意任命官员的荒唐之举。
本文要介绍的成语,便是文中所提到的“不成体统”,意为说话、做事不合体制,没有规矩。这也是由《三国演义》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。
献帝东归,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,发生在献帝兴平二年(公元195年),起因也与小说描述的情节相似。小说中提到的白波军将领李乐、韩暹、胡才三人,同样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。那么,白波军究竟是一支什么军队呢?这里不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。
关于白波军的记载,在《后汉书》和《三国志》中均有出现,它原本是隶属于张燕的叛军,活跃在汉末并州一带。这支军队后来还与董卓的女婿牛辅有过一番激战,后来又向兖州东郡发动过进攻。不过,此后的一段时间,关于白波军的动向却出现了空白。
白波军的再次出现,就发生在献帝东归期间。汉献帝及朝臣利用李傕、郭汜内讧之际逃出长安,遭到郭汜等部的追击。此时,朝臣董承与杨奉秘召白波军李乐等人前来接应。为何白波军会答应这一要求呢?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杨奉曾经是白波军将领之一。在一众白波军故将的支援下,汉献帝终于来到了安邑地区。从此,汉末朝廷又处于白波军的控制之下。
为何白波军对汉献帝的控制很快失败呢?原因与李傕、郭汜一样,同样陷入了内讧之中,这就给了曹操乘虚而入的机会。最终,曹操控制了汉末朝廷。白波军将领中的李乐病逝,胡才则死于仇家之手,杨奉和韩暹被刘备杀死,这支神秘的白波军也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。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116945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